HI,欢迎来到龙智造工业云! 免费注册

嵊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智能化改造 / 作者:龙智造工业云 / 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796

13

2019-02

2019-02-13 09:3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年1月22日在嵊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嵊州市代理市长 严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嵊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实施“六大工程”,奋力谱写“‘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嵊州篇章,顺利完成了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6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49亿元,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228.2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23亿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60元、29459元,分别增长8.3%、9.3%;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朝着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是转型升级加快步伐。传统产业大力改造提升,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电器厨具三大传统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分别增长9.2%、12.2%、14%,家用电器(厨具)行业被列为全省第二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行业。深入推进“三强一制造”建设,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市,亿田智能厨电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网营物联、纳米抗体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引进落地,巴贝工厂化养蚕一期、定阳新材料、帅丰电器等项目建成投产。“12+1”行业整治强势推进,淘汰“低散乱”企业418家、落后产能55家,动建小微企业园8家,盘活、建设标准厂房204.5万平方米。企业主体加快成长,昂利康制药A股上市,华汇集团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新增纳税亿元以上企业1家、产值20亿元以上企业1家,培育各类隐形冠军21家,新增“小升规”112家、“下升上”53家,在册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万户。

二是创新活力加快释放。激励与引导企业重视研发创新,不断唱响“巴贝故事”,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幅继续位列绍兴第一,预计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5%。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3家,新建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新科创大楼建成投运,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围省级创建名单。新增企业上云1350家,新引进双软企业12家,厨具行业“机器换人”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列入省示范项目。引进投资(基金)类公司12家,管理资本总规模超100亿元。人才工作有力开展,引进培育各类人才11066名,其中“国千”人才3名、“省千”人才4名,落户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22名。

三是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扎实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数据共享省级试点顺利推进,1463项政务办事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搬迁。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预许可”新模式,实现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推行“标准地”出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城投、南投完成AA级评定。组建运行“优化企业服务联盟”,全年走访企业1640家次,帮助解决问题750多个,累计为企业减负达10亿元。大力实施市镇长项目工程,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3个。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饰)和省外贸创新发展示范单位,成功申报集成灶海关税则号(HS编码)。和悦广场建成投运,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完成搬迁。与阿里巴巴合作全面加强,汇通达浙江区域总部顺利引进,网络零售额增长25%。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完成1506家,小吃“互联网+”平台发布运行,成功入驻云栖大会等重要会议活动,我市成为“浙江小吃文化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

四是城乡区域加快融合。完成城中村改造65万平方米,城南7.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三城同创”有力开展。嵊州大道全线及北直街主车道完成改造提升,城南大桥改造及接线工程、南沿路(三期)、新悦路、潭遏桥建成通车,丹桂路全线打通。配合推进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嵊州段建设,杭绍台高速嵊州段完成工程量的68%;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开工动建,527国道黄泽至甘霖段路基全线贯通,杨港路下穿隧道初出形象。上虞—新昌天然气管道工程建成通气,城乡电网供电能力得到提升。启动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全年完成提升改造80条29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五星3A”高标开展,命名160个“五星达标”村和7个3A级景区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农业“1150”工程,命名乡村振兴产业先锋基地15个,2018浙江水稻新品种大会成功举办。福全粮库建成投运,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激活闲置农房1165幢,启动城南“飞地”联建物业“消薄”项目,家庭年人均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面消除。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支援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五是生态环境加快优化。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严格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后续整改。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扩大“双禁”范围,全覆盖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全市AQI优良天数比例达90.7%。加强美丽河湖建设,组建“碧水联盟”,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定出台河长巡河“十必到十必看”工作标准,15个绍兴市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持续加大拆违力度,拆除违建233.5万平方米,农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省领先,“基本无违建县市”创建通过省级复审。认真做好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开展砂石资源整治“亮剑行动”。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基本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动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有序推进。完成农村公厕改造968座。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美妙三公里”(二期)建成开放,艇湖城市公园先行区域开园投运,金庭镇入选第二批省旅游风情小镇。成立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确立剡溪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核心地位。荣获“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城市”“2018年度十大诗意小城”等称号,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

六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出台越剧新政,参加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展演,越剧小镇顺利试营业。成功创建省诗词之乡,文化“三走进”活动成为全省公共文化示范创建项目,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0个,文化综合大厦和文创主题馆建成投运。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县管校聘”实现全覆盖,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纳入集团化办学,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和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市。启动农村学校师生宿舍改造三年行动,建成投用双塔小学、常青藤幼儿园,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9平方米。深化省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建设市试点,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形成“嵊州样板”。“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深入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设立黄荷凤院士工作站,智慧医院建设不断加快。益嘉配送公司组建运行,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1%、98.9%,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810元/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4%以内,获评绍兴市唯一的省“无欠薪”建设达标市。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到公共预算支出的80.7%。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加强消防、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危化品、防汛防台、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深化“越乡警务管家”建设,建成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2个。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清零”行动,全力做好重大节会维稳安保工作,成功夺得“平安银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老干部、气象、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讲认真、务实干、敢担当,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营造“爱嵊州、加油干”的良好氛围。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自觉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45件、市政协提案167件。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范决策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驻嵊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嵊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面临困难明显增多,经济持续增长压力较大;内生性增长和外生性动力还不够有力,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引领;创新发展能力薄弱,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建设需要大力推进,发展空间、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打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仍有不少短板;行政效能还有待继续提升,“中梗阻”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执行力、落实力、担当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19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强化定力,练好内功、主动作为,善于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机遇中赢得先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机遇为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工业强市、实干兴市,以“三个年”活动为载体,围绕“五个聚焦”,认真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推进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着力做好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工作,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35%,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把握五个方面:一是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提升传统行业,积极引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二是聚焦改革开放创新。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全面激活创新,全面优化服务,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三是聚焦城市能级提升。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为发力点,加快打造现代城镇体系,努力优化自然生态体系,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做实高质量发展平台基础。四是聚焦越乡文化繁荣。以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为载体,传承发展越乡文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充分彰显城市魅力,不断构筑高质量发展内生优势。五是聚焦民生事业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追求,坚持富民惠民安民,着力促进百姓增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积极创新基层治理,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共建合力。具体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致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扩总量、提质量,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招商选资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块状特色经济提升发展,确保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强厨具行业全产业链打造,加快千亩智能厨具产业园建设,推动“中国厨具之都”向“中国智能厨房”升级。以巴贝工厂化养蚕项目为突破,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促进领带和丝织品行业创新提升,努力打造“中国丝高地”。引导机械电机行业开展兼并重组,加快向机器人、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永磁电机等高端领域转型,全力打造“中国电机之城”。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申报首台套产品和“浙江制造精品”,培育“浙江制造”企业1家以上,制修订“浙江制造”标准2个以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12+1”行业整治,开展厨具、领带行业专项治理,加速出清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散乱”企业。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信息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培育扶持政策,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加快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促进“嵊州制造”向“嵊州智造”创新跃升,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深化与阿里巴巴合作,围绕我市“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加快构建“一产业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努力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全年引进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10家,新增企业上云600家以上,创建上云应用示范企业20家以上,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建设成为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样板区。开展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30家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200台以上,打造“无人车间”“无人工厂”3个以上,“数字园区”1个以上。

重抓产业项目盯引推进。深入开展“招商选资年”活动,不断加强区域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亲情招商、专业招商,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力争突破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滚动实施市镇长项目工程,确保项目工程年内落地率50%以上、四个结构性投资均增长10%以上。加强土地供给保障,全年出让土地2000亩,盘活存量用地1000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450亩,批而未供土地下降30%。

促进企业主体成长升级。实施企业登高计划,加快形成强优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强领军企业培育,在各主要行业打造1-2家标杆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10亿元至20亿元工业企业6家,纳税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5000万元至1亿元工业企业6家。大力开展“凤凰行动”,推动企业加快股改上市,完成股改15家,上市报会力争5家。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雏鹰计划”,新增“小升规”80家以上、“下升上”25家以上,培育各类隐形冠军企业20家以上。支持建筑企业做优做强,推动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确保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7%以上。

(二)致力增强内生动力,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围绕激活力、优服务,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专项行动,不断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兜底窗口”省级标准化试点、“受办分离”“无差别受理”“证照分离”等工作,推动“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大力推广应用“浙政钉”和“浙里办”,着力打造全省移动办公(办事)样板城市。全面推广“标准地”制度,推行企业“零地”技改项目不再审批。打好承诺制、代办制、区域评价、流程优化等改革组合拳,探索实施施工图预审“最多审一次”,力争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实现“最多80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计划,规上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均提高10%以上。

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落实省科技新政50条,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争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00件。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0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完善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网上科技市场建设,实现技术交易额3亿元以上。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新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以上,力争引进重点高校研究院1-2家。

更加优化人才生态。深入推进“剡溪英才计划”,不断喊响“智引高校、才汇嵊州”引才品牌,继续实施嵊籍学子“归巢”行动,全年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11000名以上,其中“国千”人才1名、“省千”人才2名、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15名以上、高校毕业生6000名以上。加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建设,设立嵊州“人才日”,打造“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基金作用,扩大人才服务银行受益范围,优化对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扶持。

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创造性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3亿元以上。高质量常态化运作“优化企业服务联盟”,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政银企联动,实施小微企业“增氧”计划和“滴灌”工程,不断做大产业基金规模,推进基金集聚区建设,为优质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三)致力搭建平台载体,着力打造高质量增长极

围绕搭平台、拓空间,大力实施平台建设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平台提升年”活动,积极构建创业创新生态圈,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全省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力做强产业平台。加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以艇湖新兴产业园为新的空间拓展点、经济增长点,加强规划设计,加快基础配套,加大项目招引,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长20%以上。立足接轨湾区经济桥头堡定位,借势高铁、港航等大交通发展,不断拉开高新园区框架,全力打造湾区产业平台,争取进入全省高新园区前12位。加快推动现有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按照“宜业宜创宜居宜学宜游”理念,谋划建设城南机器人产业园,城北生命健康、粉碎机械产业园,高新园区美妆、高分子材料产业园,甘霖制冷产业园,长乐电机产业园,黄泽家具产业园等“区中园”平台。

突破打造开放平台。加快推进万亩千亿能级通道产业园规划建设,争取列入全省第一批万亩千亿高能级平台建设计划。以嵊新区域科产城融合的先行区、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商务区为定位,启动建设高铁新城。推进国际友好城市交流结对,组织企业抱团参加东盟博览会等“一带一路”国家展会,参与办好中国(国际)电机厨具展,支持企业海外投资。建立健全“订单+清单”预判和管理制度,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确保出口占全国比重6.41%以上。进一步完善外资招引机制,加大外资招引力度,争取全年引进外资1.1亿美元以上。

大力建设创新平台。加快科创中心专业化运维,新增入驻孵化企业15家以上。加强对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控量增效”绩效管理,切实发挥与北航投合作优势,加快争创国家级孵化器。高标准推进厨具电器、领带服饰、机械电机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质性投运杭州“嵊州企业研发大楼”。加大领尚小镇建设及招商力度,力争列入省第五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首批11个小微企业园确保建成投运5个,推动小微企业入园350家,并启动第二批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

(四)致力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彰显剡城特色韵味

围绕提能级、精品质,大力实施现代城市建设、越乡文化提升专项行动,持续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品位魅力,进一步扩大嵊州的美誉度、知名度。

打开城市发展格局。围绕对接重大战略机遇,前瞻性推进市域空间规划修编,合理确定功能分区,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项目所需、资金可筹”前提下实施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加快丽湖、城东、浦口等片区规划开发,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力保障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等大交通项目建设,建成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码头。主动对接嵊新市郊铁路方案研究,加快打造接轨绍兴45分钟通勤圈。优化市内交通路网,建成527国道黄泽至甘霖段、杨港路东延及地下隧道工程,动建527国道甘霖至长乐段,基本建成城市二环,谋划布局城市三环。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大甘霖镇小城市培育力度,持续提升小城镇的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三城同创”,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进入省内前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技术评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以“绣花”精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扎实办好10件“城管小事”。建成艇湖城市公园,完成三江两岸景观提升改造,开展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建设。推动城隍山“还山于民”,加快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万平方米,不断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开展新一轮交通治堵五年行动,优化市区交通出行,建成浦口公交枢纽站,动建3个乡镇运输服务站,新建50个农村公交站亭。推进长乐江、石璜江、崇仁江、小舜江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二期项目,加快艇湖工业水厂、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工作,加快培育特色商业街区,争取引进落地五星级酒店1-2家。促进消费升级,全面深化“放心消费在嵊州”建设,实施批发零售业提升改造行动,推进国商、吾悦、和悦三大智慧商圈建设,培育推广新零售模式,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加快电商发展,举办特色网货展销节,争取70%以上规模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发展电商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进一步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共享经济,推进建设区域电商总部和物流配送基地。促进嵊州小吃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规划建设嵊州小吃产业园,举办首届嵊州小吃文化旅游节。

擦亮越乡文旅名片。开展越剧文化圈建设,力争中国越剧艺术节落户嵊州,推动越剧艺校3+4办学模式提升,建成50个爱越小站,着力建设越剧传承创新示范区。举办剡溪智库第二次年会,创建国家级诗词之乡,加快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规划建设,深入挖掘、加快开发王羲之、谢灵运、戴逵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存,积极打造中国唐诗风情体验旅游线。深入建设剡溪文化产业带,加快越剧小镇、嵊州博物馆、金庭书礼小镇等项目推进,积极发展互联网游戏、仿古家具、戏具服装等文化产业。扎实开展文化“三走进”活动普及行动。大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加快百丈飞瀑、温泉湖、崇仁古镇等景区提档升级,争取创建4A级景区1家。

(五)致力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围绕越乡村、悦生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嵊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实施农业“1150”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基本建成三界国家级农业现代园,全面提升浙江省水稻新品种核心示范基地,规划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经济开发区,创建命名乡村振兴产业先锋基地20个。深化农业“名企、名品、名牌”培育,开展百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举办首届国际(嵊州)绿茶大会,不断提升“越乡龙井”“嵊州香榧”等品牌知名度。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五星3A”,全市80%以上行政村实现“五星达标”,累计30个村争创成为3A级景区村,努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新建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全年培育精品民宿10家以上。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50公里以上,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5.8万。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建立“两进两回”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支持,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全面开展“闲置农房激活计划”,加快农村土地、房产盘活,全年引进社会资本3.5亿元、激活闲置农房300幢。持续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新建市镇村三级供销超市8家以上。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行政村规模调整,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成善治示范村40个。

(六)致力夯实发展基础,高标准打好三大攻坚战

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实施三大攻坚战专项行动,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精准掌控“两链”、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风险源,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五年专项行动,确保完成2019年化债任务。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发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推广PPP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强化政府性项目资金保障。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百企结百村、消灭薄弱村”行动,全面推行“飞地”联建物业模式,确保全市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不低于6万元。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对口合作支援等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后续整改,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确保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技术评估,并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全面投运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完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动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深化工业废气VOCs治理,确保AQI优良天数比例90%以上。深化河(湖)长制管理,建成“污水零直排区”14个、绍兴市级美丽河湖2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力争大禹鼎。全年处置各类违建2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房确权登记发证2万本,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县市”。

(七)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围绕惠民生、促和谐,大力实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启动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助推高校毕业生在嵊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善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实施绍兴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推进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完成无障碍设施进家庭120户以上。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深化养老服务,乡镇(街道)敬老院公建民营达到8家,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巩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创建成果,不断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高教育特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全面启动第二轮教师“县管校聘”人事改革,深入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展“卓越校长培训工程”。加快建设健康嵊州,持续提升“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成效,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启动新一轮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层就诊率巩固在60%以上。市人民医院一次性通过三乙综合医院复评及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市中医院创建成为三乙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启动异地新建。深入开展卫生乡镇创建,试点健康村镇建设,崇仁镇中心卫生院项目主体结顶。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抓好省食品安全县市创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健康运动节系列赛事,办好中国·嵊州“王中王”围棋争霸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实施媒体融合工程。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理念,精心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社会稳定“一体两翼”工作体系,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不断推广“村嫂”“红立方”“邻舍+”志愿服务。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打响“越乡警务管家”品牌。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重大节会活动维稳安保工作,深入推进“无信访积案市”创建,不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不出现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火灾)事故,实现平安创建“十一连冠”。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老干部、气象、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残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当前的嵊州正面临历史最佳的发展机遇,正处在可以加速前进的最佳跑道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立科学谋划体系,不断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全面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高质量严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切实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管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一般性公务支出削减5%以上。

不断提升政府效能。严格落实机构改革要求,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推动工作落细落实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谋划力、执行力、落实力。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大力营造积极作为、负责担当的干事氛围。

各位代表,嵊州的发展,需要我们努力奔跑,逐梦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机遇、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夙夜在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三个嵊州”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相关标签

市场商务

0531-59860986

客服热线

0531-59860986

欢迎关注龙智造工业云平台